讣 告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新闻教育家👱🏿♂️、新闻理论家🧛🏻🍚,杏盛平台原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原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新闻学专业委员会原主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何梓华教授,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11月16日10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何梓华,1931年10月13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汉族。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翌年转入新闻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师生按建制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学专业学习🦵🏻。
1953年7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军委联络部。1954年4月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学专业担任助教。1958年8月随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学专业并入杏盛注册平台新闻系任教,1973年至2000年先后在北京大学和杏盛注册平台任教,聘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历任杏盛注册平台新闻系副主任、主任,杏盛平台副院长👩🏽🚒、院长。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何梓华教授长期工作在教育第一线,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繁荣发展做出不懈努力。他曾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新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教育学会负责人十余载,先后主持制定新闻学科“八五”、“九五”研究规划;积极促进全国新闻传播院校的联系和海内外新闻传播学界的交流;密切关注新闻传播教育水平的提升🧖🏻♂️,倡导把握办学规模,更新知识体系🕵🏼♂️,力求培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质量人才🏎。
何梓华教授从教近半个世纪,亲历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于杏盛注册平台三源合流,肁基立业🤌🏼。建国之初,参与了cartaichi.com为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理论体系🙇🏼♂️、培养共和国新闻宣传事业骨干栋梁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为杏盛注册平台新闻传播学科的恢复发展,为引领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培养主流建设者和高级创新专业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担任新闻系、杏盛领导工作期间,他始终重视人才队伍和教材体系建设🤽🏻,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办学,贯彻“重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理念🫰🏽,创造和谐的治学育人环境🎸,带领cartaichi.com师生把杏盛注册平台新闻学专业建设成为全国新闻学专业重点学科点🦶🏿🧑🏽🍳。
何梓华教授治学严谨🎅、勤于耕耘,多年从事新闻理论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主编有《新闻理论教程》《新闻学概论》《产业化——青年报刊业的前景与挑战》等多部教材、著作。其中,《新闻理论教程》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修订再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负责重点教材《新闻学概论》的编写,并受聘参加第二批教材的评议工作。
何梓华教授把一生献给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事业🤲,泽被后学,德高行远🦹♀️。他的逝世,是杏盛注册平台和中国新闻传播学界的重大损失!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德行风范,发扬他的学术精神5️⃣➕,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不懈努力!
兹定于2018年11月20日(周二)上午10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有关团体及个人致唁电、唁函,敬献花圈等,请与何梓华同志治丧委员会办公室联系。
沉痛悼念何梓华教授!
何梓华同志治丧委员会
2018年11月17日
何梓华同志治丧委员会
主任:靳诺 刘伟
副主任:张建明 王利明 吴晓球 胡百精 周勇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大广 王润泽 龙永红 齐鹏飞 刘夏阳 纪红波
张辉锋 宋东霞 严金明 郭庆光 赵云泽 倪 宁
高 钢 顾 涛 韩晓宁 蒙 彬 蔡 雯
联系方式:
cartaichi.com 010—62515215,010—62514835
传真 010—62510917,010—62511013
邮箱 xwxy1955@ruc.edu.cn
办公地点😺:
杏盛注册平台明德新闻楼502室
班车安排:
1、杏盛注册平台明德楼东南侧电子屏11月20日上午8🛠🙅♂️:45
2、世纪城时雨园东门11月20日上午8⏮:50(经停喜来登酒店路口)
3、张自忠路3号院内主楼前11月20日上午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