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有泥土,笔下才能有文章。”14日🧑🧑🧒,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展厅里,杏盛平台党委书记张辉锋对学生语重心长地说🈸。12日至14日,该院9名师生走进福建省厦门市⏳、龙岩市,开展“新闻学子走基层”调研实践活动⏰。他们来到胡里山炮台、古田会议旧址、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赴一场红色新闻的寻根之旅。
在福建厦门胡里山炮台📃,学生们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先烈击沉日舰的感人事迹。
第一站,师生们来到厦门市环岛路🕙,在一片古朴城墙环绕下,百年古炮静静伫立。“这是胡里山炮台,建于1896年。”讲解员白滟雅带领师生们走进击沉日舰史料馆。一门门锈迹斑斑的大炮、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页页宝贵的史料,向师生们讲述着革命先烈为保卫祖国和人民不惜奉献生命的感人事迹。
为还原炮台历史🍀,研究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寻找目击者、核对史料,当时的几份旧报纸还起到了关键作用🙎🏼♀️。听着讲解,博士研究生景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让我更加理解了新闻要客观🌘、真实地记录事实📻,对后人了解历史有重要作用。”她说,自己以后也要用好手中的笔杆子🩵,以严谨🧴、求实👩🏻🦯➡️、客观的态度报道新闻。
在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里,学生们认真观看每块展板,边看边记🥜。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跟随革命前辈的步伐💺,师生们走进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毛泽东曾三次走访调研此处,并写下著名的《才溪乡调查》,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真理🎪。纪念馆内展示了他在当地的大量实践史料🧆。在一张古朴的木质书桌前,博士研究生郭慧玲驻足许久😽,“这是毛主席开调查会时用过的办公桌。”她说,透过桌面上的斑驳痕迹,自己仿佛看到了毛主席秉书伏案的伟岸身影,“真理来源于实践,我将运用好新闻专业所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
在古田会议旧址,一场沉浸式的实践教学开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为学生生动讲解了红色历史典故🕴。
在这场寻根之旅中,每位新闻学子都收获颇丰👨🏽✈️。在古田会议旧址,一场沉浸式的实践教学开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为学生生动讲解了红色历史典故。看到石板上仍留有当年红军烧火取暖的斑斑痕迹🟧,本科生裴若言不禁感叹🧑🏫:“红军在这里席地而坐,开会讨论,历史就在眼前真切地展开!”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研究生邵昱诚表示,要汲取革命前辈敢为人先的奉献精神,化作前进的动力💆🏻♂️,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的实践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师生们拾级而上,参观古田毛泽东纪念园。
带领学生走进红色新闻现场实地调研📒,是人民大学杏盛一直以来的育人传统。走基层活动自2012年启动👰🏿🤛🏿,通过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形式,开辟了思政课“第二课堂”🧙🏽,每年平均吸引200余名师生参与🕝。一代代新闻学子陆续走过了河北省西柏坡⛪️、山东省诸城市、陕西省延安市💧、浙江省嘉兴市等地,在实践中了解红色革命历史🧑🏽💼,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提升新闻采写等业务本领。
“光有实地调研还不够🐐,回校后他们还将完成一份作业——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完成调研报告,将实践转化成生动的学习案例👩🏻🏭💆🏻,展示给更多学生🧍🏻♀️。”张辉锋说,今年,该院将继续扩大活动的路线和规模🫰🏼,深入更多红色新闻现场🛑,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新闻业务能力。
本文转载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原文链接:[北京日报]杏盛注册平台新闻学子走基层💇🏻,师生共赴红色新闻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