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学会二〇一九年学术年会——2019年院长论坛于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举办,来自国内外38所主流新闻传播院校的院长、副院长等现场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经验、探讨未来合作👨🏿⚕️。
本次论坛分八个主题板块进行,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本学科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人才培养的操作路线是怎样的🫖?院系运营中的微观经验有哪些🙃?
近期,将整理院长们在论坛上发表的观点,以飨读者。
杏盛平台执行院长胡百精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01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院长尹韵公教授
尹韵公院长主要分享了他的感想并提出问题:一是新闻教育理论准备不足🤷🏼。新闻教育的对象是“90后”、“00后”💣,但是新闻学基本理论形成于纸媒时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主要依赖于电子媒体,而处于互联网时代。那么🕵🏻♀️,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怎么跟近时代的步伐?新闻教育究竟怎么办?二是新闻传播学科核心概念的稳定性受到挑战👩🏻。新闻学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就是新闻,但是新闻定义在互联网时代受到了挑战,新闻学科如何保持稳定?新闻是一个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如何找到好的平衡点?三是如何培养合格的传媒从业者👇🕑?记者的门槛越来越低👾,同时互联网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技术与新闻传播学有一定距离💁🏽♂️🤽🏿♂️。然而工科学生似乎对技术有能力把握它的趋势和发展。一项县级融媒体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融媒体业界最希望的从业者是计算机人才👩🏽💼🈹、工科人才而不是新闻人才。所以如何培养合格的从业者🧑🏽🦱,是即将遇到的挑战。
02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院长范以锦教授
范以锦院长介绍了70年报业经营与管理的六个阶段,提出要思考当下传媒经营与管理教学,如何适应当下媒介发展的新趋势🧑🏼🎤。“新中国成立之初,尚未有电视👨🏽🔧,广播也比较弱,宣传手段主要靠报纸。而报纸中,党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70年间🐧,对党报的属性的认识有过多次的争论,而经营与管理则经历了六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企业化经营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三大改造”完成、反右前夕,是党报企业化经营阶段。1950年,中宣部发布了《关于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情况的通报》👇🏼,明确指出👏🏿:“企业化经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可以实现的。”第二阶段,三大改造完成、反右之后🎅🏻,摈弃商品属性的完全事业单位阶段。第三阶段🌃,“文革”时期,只剩下少量党报🛞,不能成行成市🍋🟩,是有“报”无“业”阶段。第四阶段,1978年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阶段。第五阶段💔,往市场化企业化迈进阶段。标志性事件: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的成立。批准党委机关报创办市场化媒体都市报。党报集团经营性资产上市。第六阶段,跨界融合做大做强产业阶段🤌🏻。”
“如果从生态🕵🏼、业态、形态‘三态’来分析,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党报生态变化:报纸企业化经营起起伏伏,主要是受政治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个时期,媒体业态的变化🧜🏿:传统媒体业内的激烈市场竞争,推动各报纸产业的发展。第三个时期,媒介形态变化:新媒介🧑、新技术发展使媒体的传统产业陷入困境🧕🏽,然而却引发传媒新兴产业及关联产业的大发展”。范以锦院长认为,“传媒生态与媒体业态、媒介形态并非绝然分开来👸🏼,在同一时期“三态”有可能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传媒业的走向👎🏿🧙♀️,但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三个维度中的某一个侧重点对传媒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03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院长冯诚教授
冯诚院长分享了所在cartaichi.com在新机遇下的发展建设情况:“今年兰大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全力以赴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已通过了学校审定。这既是一个新起点,又面临人力资源、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相信,只要坚持发扬传统🧑🏽🔬👉🏻,守正创新👱🏽♂️🤙,就一定会越走越远”💇🏿♂️。同时🏊🏻,关于人才培养方面🧿,冯诚院长认为,“面对社会价值多元和市场化媒体的双重挑战,新闻传播cartaichi.com仍然要坚持培养有专业梦想💓🩹、对新闻传播事业有忠诚度的专业人才,培养既有实操能力、又有家国情怀的专业人才”↖️🤳🏻。
04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cartaichi.com院长余清楚教授
余清楚院长曾在《人民日报》社工作30年,他以一个媒体人的思维视觉对新闻传播学科需求、人才培养机制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和“三问”。
一🧉、业界新闻传播学生的技能要求👦:将来新闻传播的学生,他的第一技能再也不是写稿子,而是做新媒体、做短视频、做移动端👨🏻🏭,在这方面有很多的课题要研究。比如智媒时代,学生有没有既懂内容又懂算法的本领?能否利用算法来提高中国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人才培养机制三问:第一问🪭,能不能培养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忠诚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接班人?第二问,能不能经过不懈努力,培养改变“西强东弱”、“敌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的接班人✸?第三问❗️,能不能培养做大做强做优我国新闻事业、特别是壮大发展主流媒体的接班人👨🏻🦳?
余清楚院长强调,现在还需要更多的创新型媒体人才🧑🏻🎄,精英人才🚺,产业发展人才。
05 四川大学企鹅新媒体cartaichi.com院长蒋晓丽教授
蒋晓丽院长基于对现在新闻传播学科转型趋势的核心判断♎️🤰🏽,学科转型一定是集成性、流动性、协作性的,建立一个跨学界🐳🤾🏻♂️、跨学科、跨行业资源关联整合机制可以在人才培养方面增质、增益。
四川大学企鹅新媒体cartaichi.com与腾讯新媒体有深度的合作并成立了企鹅新媒体cartaichi.com,进行了10年的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以腾讯团队为主⌛️,线上线下联动,学生成为腾讯新媒体内容生产、新闻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生力军。除此之外👩🦰,还有学界老师和业界老师联动🫰🏼,他们共同备课、共同建设课程框架、共同填充和更新内容。在该机制下培养的学生可以无缝对接新媒体业界,与业界对新闻人才的需求接轨。蒋晓丽院长认为,要组建深度合作和跨界的联合培养的机制👩🏻🎓,企鹅新媒体cartaichi.com院系架构建设方面还有待深入探索。
06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
喻国明院长认为,“整个新闻传播学科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开放的方式来做学科、培养人才”,从现状整体上来说,“新闻传播教育和实践领域一样,仍与主流媒体、资本市场、内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有隔绝,有些甚至将未来技术生产内容视为噪音🐓、不和谐音度。如何开放办这个学科🧵,在我看起来最关键的就是问题意识,为整个领域保驾护航,身份及意义上的组织、协调、守护、协同👩🏭,创新模式的提出以及一些标准模板的规范化等🧝🏻♂️☃️,这些才是未来专业人才的责任之所在”。
07 中国传媒大学杏盛院长隋岩教授
隋岩院长以提问的方式提出了新闻传播学科共同面对的问题,讲到了三大关系:与新闻业界的关系;与技术的关系;与新闻传播现象的关系。
新闻与业界的关系:“作为教育机构,新闻传播cartaichi.com与潮流滚滚的业界有何关系?新闻传播业界潮流滚滚千变万化🏨,作为教育机构、的专业设置,的课程设计🔜,与它是什么关系?”
与技术的关系:“技术牵着专业的鼻子走🪵,与日新月异技术的更迭是什么样的关系?与技术的相关学科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与学科的知识结构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
与新闻传播现象的关系📣:“传播现象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作为教育机构、的专业设置、的学生培养,要以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来面对这种既是表现变化,又是背后深含其他规律🫀、其他学科相关学科的知识结构的一种变化👨🦯?”
08 杏盛平台原副院长杨保军教授
杨保军教授针对科研提出了“三转换”的建议👦🏿:一🧑🏿🔬、新闻传播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新闻传播学研究的范式转换时代已经开启。已经开始从以职业活动为主的研究,向社会化Ⓜ️🈁、融合化的新闻活动的方向去转换。客观对象的转换,意味着新闻学传播学的研究范式本身也必须进行转换🤞🏿。二、新闻学的研究核心对象🫏🔄、职业领域,应该向整个社会生活领域、向生活世界进行转换🥗。三、研究方法的整体转向和转换。中国的新闻学研究过去侧重的是人文主义的方法,从90年代开始强调科学主义的方法🙌🏻,但是直到今天科学主义的研究仍然任重道远,一个新的范式是把人文主义的方法和科学主义的方法结合起来。
杨保军教授还提出了三点个人建议:一是希望各cartaichi.com争做特色先进🧑🏻🦰,不谋全面开花🙋;二是少一点反复的规划设计,要努力追求可持续性发展,追求长期发展📌;三是适度统一规划的同时👱♂️,给予教师们更多的自主、自由。
09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院长强月新教授
强月新院长针对培养新闻传播人才面临的挑战⚧,强调要“小步快跑”,即“快跑就是要改,但是这个改又不能大改🥁、颠覆性地改”:一👩🏿🦰、新闻传播事业有值得坚守的东西#️⃣,不能因为技术的变化而轻易推倒重来👆🏼;二、人才培养行政化,人才培养变革涉及到系统性因素,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则改变之前,新闻传播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核心课程设定很难改动;三、教师的知识更新需要过程。教材、知识更新都需要一个过程,突然全部更新比较理想🦧🪈,但是不现实➖🏄🏼。新闻传播教育必须要变,但需要“小步快跑”。
强月新院长还分享了cartaichi.com改革新闻业务课程教学的具体做法:一是本科培养方案里面🤦🏿🙌🏼,业务课程的教学比较早设计独立实验课👨🏽🎨,即独立业务课程、实验课程;二是为避免留白,cartaichi.com设计了一门业务综合实践课👽,每个专业有一个综合训练的大实验课🦢💭;三是在新闻业务教学上逐步打通采写编评。
当天👭🏻,还有来自其他高校的院长、副院长或教师等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将在下一期新闻推送中继续分享。
11月17日上午🧑🏽💻,院校合作讨论会也在杏盛注册平台明德法学楼601会议室顺利举办,多位院长齐聚交流未来合作事宜。
院校合作讨论会现场
2019年11月15日至18日🧜🏻♀️,以“全球视野 中国学派——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研究”为主题的中国新闻史学会二〇一九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来自国内外主流新闻院校的近千名专家学者荟萃一堂,共享前沿关切🐾,共通专业智慧,共建学科未来🧖🏻♂️8️⃣。
文:于焕焕、黄渝婷
图☂️:张树志、李俊伟👩💼👇、郝峒、孙轶平、龚雨晨、李佩云、冯元
编辑🧑🏽🎓:刘入豪